陪伴孩子阅读路上,我躲过的4个坑
花生妈的小纸条
首先,我想说下,我们的“中英文经典阅读月”活动,昨晚,以一套国内稀缺的、主打核心词汇的分级阅读——牛津树最新系列word sparks, 正式开启了。我也邀请朋友们陆续进了群,开始了热烈的交流,实在是太开心了。
详情请见:用这套国内稀缺的资源,抱团学习不费妈!
明晚9:30,我会以《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计划》的首发团购,来推动我们的中文阅读活动以及中文阅读群。
如果简单概括下,《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计划》是一套带着孩子读书的书,这套书可是大有来头!
总主编:
聂震宁,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。
首席顾问:
朱永新,全国政协副秘书长、民进中央副主席、新教育实验发起人。
温儒敏,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。
不仅背景权威,这套书更具备强大的指导性,推荐各年级书单,带着孩子有计划、有方法、有目标、有检测地把书读懂、读透、读好。
所以,用这套书,呼应语文课程和课标要求,帮助孩子选择并阅读合适的课外书,激发阅读兴趣,提升阅读写作等大语文综合能力,我觉得再合适不过。
如果是小娃家长、中学生家长、乃至还未有孩子的朋友也不用着急,所有人我都考虑到了!我会分别建群,分享并交流阅读心得和方法,推荐适龄的好书,陪伴大家多读书,读好书。
欢迎你们的参与,也感谢你们的支持
我家的孩子,包括花生和花生的表弟布丁,虽然性格不同,但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,就是非常爱看书!
花生3岁多,就能自己一个人,抱着一大本书(那时通常是车书)静静地看上一个小时。因为喜欢阅读,在上学前他就认识了很多字,都没怎么让我费心。小学老师还总夸他知识面广,博学多闻。
布丁家里,满坑满谷都是绘本,这暴露了我妹妹——布丁妈是个购物狂。但是绝的是,她买得快,布丁看得更快,有些书还看了很多遍。
布丁的书柜之一
花生的幼儿园老师也说过,我见过很多孩子,小时候爱读书、能读进书的,长大学习都不错。
阅读是通往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梯,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?
从我们家孩子来看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,是我和妹妹躲开了一些家长经常掉的坑。
所以,我今天就从反面讲讲,家长陪伴孩子阅读路上容易进入的4个误区:
误区:为了阅读而阅读
阅读是件好事,但是,为了阅读而阅读、为了认字而阅读、为了涨知识而阅读就不怎么好了。
因为,当看书带了功利心,娃就会有压力,读书就不能成为一种乐趣,反而变成了一种作业、一种任务。
你要让孩子讨厌一件事,很容易,就是把这件事当成任务布置给他。
但这里我必须说实话,让娃看书一点功利心都没有,这我也肯定做不到。
但是我能做到的是,尽量不表现出我的企图和功利心,也就是,我不会和孩子说以下这些:
我会说什么呢?
那本书很好看;太有意思了,看小熊都做了些什么呀!
孩子只会因为书好看而看书,不会因为书有用而看书——只有大人才会这么做。
你让孩子喜欢一件事,也不难,可以采取饥饿疗法。
我以前分享过,我如果买一整套的书,经常是一本一本给小朋友——像引鱼上钩一样,而不是咣当一下给他们一堆——怎样,娃还会稀罕吗?
还可以制造悬念。 学学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,每夜讲到精彩之处就停住了,就这样一直讲了《一千零一夜》,国王也不再杀她了。
孩子就像那个听故事的国王,有悬念就会有期待、有渴望,实在等不了他们就会自主阅读去了,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。
还可以把阅读作为一种奖赏。孩子做完作业奖励看一本书,这比告诉他阅读是一件好事有用得多。
误区2:干涉孩子看 “没用”的书
一些家长说孩子不喜欢阅读,而当我问孩子不喜欢阅读的表现是什么,他们就说孩子要么不看书,要么看那些没用的书:日本动漫、奇幻小说,武器车辆……而不是那些“正经书”。
其实,这不是孩子不喜欢阅读,这只是孩子不喜欢按照大人的要求阅读。
所谓的“有用”,只是大人的判断。
有好几个家长来问我,孩子喜欢看奥特曼,会不会有问题?
其实奥特曼就是日本的超级英雄,就像美国的蜘蛛侠、蝙蝠侠、钢铁侠(也可以适当给喜欢奥特曼的孩子做这种阅读拓展)…… 孩子喜欢超英那是件好事,可以引导他积极向上、增强能力、帮助和关爱他人。
花生小学有段时间沉迷武器类的书籍,虽然我对此并不感冒,也没觉得对他学习有任何帮助,但我也没去干涉,就像我小时候家长从不干预我读那些杂书。
渐渐地,他因为喜欢武器喜欢上了军事,从喜欢军事喜欢上了战争史,又从战争史喜欢上了整个历史和地理,进了初中这两门学科也学得很不错。
在初中时,他的科技小组因为成功地改造了“孩之宝”出品的NERF精英长狙玩具枪,还获得了学校科技节大奖……
所以,对孩子看书,不要再说有用没用,而是要说开卷有益,加以鼓励。
误区3:对孩子重复看一本书感到担心
你家里的宝贝,会不会老是让你重复讲一个故事或者自己重复看一本书,一遍遍没完没了?
这种事情也曾发生在我家。
有些家长就会担心,老是看一本书,太单调了,应该换一本新的。
其实,我们不能按照大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。优秀的儿童绘本,经典的儿童图书,用词造句、人物或动物形象、传递的情绪和道理,这些设计都是非常用心的,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,值得一看再看,孩子每次重读也会收获新的认知和体会。
花生小时候有一套贝贝熊(现在叫博恩熊)绘本,里面有一本《凌乱的房间》他特别喜欢看,总有过二三十遍吧。
书里用很夸张的手法,展示出小熊把东西乱塞在柜子里,一开柜门所有的东西像洪水一样喷发出来,花生每次看到这里就格格笑个不停。
重复看了这么多遍后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——花生开始主动收拾玩具、收拾房间,不乱堆乱放。
可见,绘本的逻辑是很符合孩子口味的,它不是说教,而是呈现,这才是孩子愿意去看去感受的,比大人说一百遍道理要强得多。
所有不用担心孩子重复看一本书,一本好书看得多,他们真的能吸收进去,也能付诸实践,不经意之间,就让你大吃一惊。
误区4:认为做阅读理解题等于阅读理解
有位妈妈,曾给我看她孩子(二年级)的语文卷子,问,孩子是不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行,为啥会做错扣分啊。
我是这么回答她的:
其实我相信孩子看懂了这篇文章,但这不代表着他就能把阅读理解题全做对,因为,做卷子一方面有时间限制比较紧张,另一方面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。
这道题目,需要在原文找到题干中的“经历”,这也叫通过关键词定位原文,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技巧。
可以定位到文章开头第一段,(小老鼠)急着要给妈妈讲在外面的经历,出现了“经历”。然而这道题没这么简单,答案是在下一段,小老鼠的在外面的经历其实就是“看到许多有趣的东西”,所以,可有意思了,才是正确答案。
不要自己想答案,而是到原文中找答案。这个方法,不管是语文考试,还是英语考试,都非常适用。
做阅读理解题不等于阅读理解。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,尽可能海量地阅读。在阅读过程中,家长可以多提问多和孩子交流,但不用正式刷很多题,这样才能保护孩子的阅读热情。
等孩子的阅读有了量的积累,再适当做些阅读理解题,讲讲技巧,这样才会更加有效。
如果孩子能够保持阅读兴趣和习惯,做到广且深,阅读能力会逐渐提升到一个高水平,那么以后碰到什么样的阅读题也都不怕了。
所以,阅读理解碰到困难还是先要治本——先解决阅读的问题,而不是做题的问题。
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:读书无嗜好,就能尽其多。不先泛览群书,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,广然后深,博然后专。
可见,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,阅读的科学打开方式都是从广开始的,不怕看杂书,就怕不看书。
更多文章,请点击下方
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“在看”
我都会很开心,感恩有你!